作为南茶北引最成功的地方,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培育,日照市的茶产业现已成为日照市规模最大、基础最好的农业特色产业,茶园面积稳定在30万亩,分布在40个乡镇、876个村庄,茶叶从业人员30余万人,年产干毛茶2.15万吨、必赢登录总产值42亿元。
“十四五”以来,日照绿茶干毛茶产量、总产值分别提升18.8%、27.3%。共有重点产茶乡镇(街道)12个,其中巨峰镇、后村镇、夏庄镇和潮河镇为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巨峰镇、后村镇还分别是国家级、省级农业产业强镇;2024年,岚山区、东港区入选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发布的全国茶业重点(原百强)县域。茶园面积、产量、产值均居山东省首位,是我国高纬度地区面积最大的优质绿茶产区,被誉为“北方绿茶之乡”。目前已呈现出产业发展基础日趋稳固、集约化生产势头彰显、品牌培宣渐入佳境、质量安全严管已成常态的良好局面。
一枚小小的茶叶成为代表日照市形象的“金名片”,日照市老百姓心中的“金叶子”。“日照绿茶”的品牌价值已达62.07亿元。在日照市的经济尤其是农业经济发展盘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当今茶叶生产遍及五大洲66个国家的激烈竞争时代,随着茶叶生产条件、技术等的改善与提高,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茶叶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让这“金叶子”生产的更多更优质,“金名片”更加靓丽闪耀,成为摆在日照市面前的大问题,也是全市从不敢放松懈怠的问题,政府、产业协会和茶农、企业等一直在不断的探索开拓。为此,日照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和相关产业协会一起,紧跟生产形势发展,及早谋划,科学布局,在提升产量和优化产业模式上下功夫。先后出台了《日照市茶产业发展扶持政策试行办法》《关于做大做强茶产业的实施意见》等配套政策措施,规范茶叶安全生产,推动茶叶品质提升。铸造了今日金光闪闪的“日照绿茶”的市场品牌。
2024年9月,日照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联合印发了《日照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日办发电〔2024〕49号)。布局学习借鉴法国葡萄酒庄园模式,鼓励发展“日照绿茶茶庄”模式。要求“一是借鉴法国葡萄酒庄园产加销一体化闭环管理模式,从生产、加工、流通到销售各环节建立一套高于国家标准的日照绿茶茶庄标准体系,对茶庄茶园实行标准化闭环管理;二是茶庄实行严格的标准认证和品质分级管理,推行日照绿茶茶标追溯,强化质量监管。”
我们不难看出,这种由传统的“茶园”模式到未来的“茶庄”模式,改变的不仅仅是一个词,而是整个生产、加工和销售流程模式的变革。这场模式变革的布局,使人们在这个乙巳年的春天,嗅到了日照茶产业再度蝶变的铿锵脚步和催人奋进的隆隆战鼓声。
3月20日,日照市人大常委会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日照市日照绿茶保护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于今年4月1日正式施行。《条例》共七章四十一条,在茶树种植、茶叶加工、质量管控和法律责任等方面进行了规范。尤其是为加强“日照绿茶”品牌保护,《条例》明确了商标权利人和使用人的责任,固化了产地溯源管理等条款,明确了“日照绿茶”防伪溯源专用标识的加贴范围,细化了相关部门的监管职责。加大了对未经授权擅自使用“日照绿茶”商标、外地茶冒充日照绿茶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进一步净化“日照绿茶”市场。
3月31日日照市新闻办召开的“干字当头,实绩作答”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5场)
3月31日,在日照市新闻办召开的“干字当头,实绩作答”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5场)上,日照市农业农村局就推动落实《日照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这一系列紧锣密鼓的部署,全面涵盖了茶产业发展的重大节点,强优势,补短板,提品质,这是日照市茶产业向未来进军的宣言,也是对未来发展做出的庄严的社会承诺,还是支撑日照市茶产业未来一个阶段健康高质发展的“擎天柱”。
对日照市委、市政府的这些举措,就记者接触的一些茶叶生产商和经销商反映,他们是赞同和欢迎的,也抱着深深的期待,因为这是日照绿茶向未来发展的嘹亮号角,但紧迫感也是普遍的,因为这需要学习、投资和革新,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害怕变革,就不能把握住未来,这是自古以来经商者的铁律。尽管会有先行者和追赶者的差别,有主动变革和被动变革的区分,但发展壮大自己,不被未来淘汰却是共同的心愿。
我们相信,只要按照日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走,狠抓落实和攻关创新,以后的日照绿茶的香气必会飘得更远,香味更加浓郁,产业发展将会再攀高峰,为日照市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