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复兴繁荣,其理论与实践均得到深化与提高。茶道二字从古至今都存在,但国内外对其理解均有所不同,其现有的定义可分为以下五大类:
童启庆认为茶道是以一定的规范程序进行不同茶类的沏泡和品饮,并具有深刻内涵的泡饮技艺。
谷川彻三认为茶道是以身体的动作为媒介而演出的艺术,熊仓功夫认为茶道是一种室内艺能。我国古代所指的茶道基本属于这一类,日本对茶道的理解也多指的是这一类,可归属于物质层面的茶道。
吴觉农在《茶经述评》中认为茶道是把茶视为珍贵、高尚的饮料,饮茶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必赢入口是一种艺术,或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手段。庄晚芳在《中国茶史散论》中认为茶道就是一种通过饮茶的方式,对人们进行礼法教育、道德修养的一种仪式。
李斌诚也认为茶道乃是饮茶的道德、道理或准则与规范,是吸茗与文化的结合体、陶冶情操的手段和一门高深的饮茶艺术。
罗庆江认为中国茶道是糅合中华传统文化艺术与哲理的、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一种修身活动,是以茶为媒介而进行的一种行为艺术,也是借助茶事彻悟人生的一种途径。
丁文认为茶道是一门以饮茶为内容的文化艺能,是茶事与传统文化的完美结合,是社会礼仪、修身养性和道德教化的手段。
陈香白提出茶道就是通过茶事过程引导个体在本能和理性的享受中完成品德修养,以实现全人类和谐安乐之道,包括七义一心。这类茶道的理解,已从物质层面完全上升到精神层面,不过只涉及精神层面的一部分。
王玲在《中国茶文化》中认为茶道是指艺茶过程中所贯彻的精神。姜爱芹认为茶道应该是茶的精神、道理、规律、本源与本质,是有形的茶与无形的神的有机结合。
陈文华认为茶道是在茶艺进行过程中所追求和体现的精神境界和道德风尚,经常是和人生处世哲学结合起来,成为茶人们的行为准则。
游修龄认为茶道是一种高尚的精神修养和境界追求,是借饮茶而相互交流,文明优雅,而且常常同佛教的禅宗有很深的渊源关系。对茶道的这类理解,使茶道在精神层面得到进一步的升华,但又基本仅限于是饮茶过程中的精神内容。
丁以寿认为中国茶道是饮茶之道饮茶修道和饮茶即道的有机结合,饮茶之道是饮茶的艺术(道指方法、技艺),饮茶修道是通过饮茶艺术来尊礼依仁、正心修身、志道立德(道指道德、真理),饮茶即道指在日常生活中饮茶修道(道指真理、实体、本源)。
董德贤认为中国茶道是指饮茶过程中的技艺、美学观点以及茶礼仪中的哲理和道德原则,必赢入口其内在本质是儒道佛三家思想的统一。张大为认为茶道包含两方面:一是备茶品饮之道,即备茶的技艺、规范和品饮方法;二是思想内涵,即通过饮茶陶冶情操、修身养性,把思想升华到富有哲理的境界,从而通过茶道将道德和行为规范寓于饮茶的活动中。这类茶道,同时包含了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
蔡荣章认为茶道是指品茗的方法、功能其意境;并认为如要强调有形的动作部分,则使用茶艺;强调茶引发的思想与美感境界,则使用茶道,指导茶艺的理念就是茶道。
《中国茶叶大辞典》中认为茶道是以吃茶为契机,有关修身养性、学习礼仪和进行交际的综合文化活动,该道包含宇宙万物的本原、本体、事理的规律和准则,以及技艺与技术等多种含义。
赵天相认为茶道是追求茶美、精神美之道;茶美通过选茶、择水、烹沏、用器、奉茶、品尝、陈设、环境等技艺手段来达到,一般称之为茶艺;精神美是传统优秀文化中的思想、精神、美学、哲理在饮茶活动中的融合、体现和发挥,称之为茶道精神或茶德。
藤军认为日本茶道是日本文化的结晶,是日本文化的代表,又是日本人的生活规范,是应用化了的哲学、艺术化了的生活。久松真一认为茶道文化是以吃茶为契机的综合文化体系,其中有艺术、道德、哲学、宗教以及文化的各个方面。
仓泽行洋认为茶道包含两个意思:一个是以点茶吃茶为机缘的深化、高扬心境之路的意思;另一个是以被深化、高扬了的心境为出发点的点茶吃茶之路的意思;并认为茶道超出了艺道的范围,成为了人生之路,是宗教的一种存在方式。
潘根生认为茶道是以茶招待宾客所形成的一整套礼节或仪式,而王钟音认为把饮茶之事与精神境界糅合在一起即为茶道。
以上对茶道的理解,是在不同发展时期、不同层面的反映,在其特定时期都有其合理之处。但当茶文化的内涵不断发展、丰富与深化时,茶道的内涵也需要及时更新,以适应茶文化发展的需要。